近日,恭城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在开展日常督导中发现,该县观音乡观音村利用村级集体经济建设的蔬菜大棚有7个闲置,面积共22.6亩,影响群众利益。
为守护好农村集体的“钱袋子”,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该县纪委监委立即推动县农业农村局关注村集体闲置资产,盘活村集体收入,并坚持县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室、驻县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观音乡纪委“室组地”联动,县农业农村局、观音乡人民政府、观音村委“局乡村”联动,通过加强宣传推介,经过多方努力,闲置大棚进入集体产权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经过竞价,在2024年7月以3.428万元/年租赁费成交。通过盘活该处资产,为村民提供劳务岗位30个,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问题,增加了村民收入,村集体经济收益也有所提高。
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也有了新的收入来源。年过60的观音村民陈伯得知村里大棚重新盘活起来后,立马来了干劲,马上就参与其中,他说:“按照现在自己的劳动算下来,一天能赚100多块钱,在家门口就能创收,而且村级集体经济也壮大了,以后我们村肯定会建设得越来越好,我心里十分高兴。”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近年来,恭城县纪委监委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监督检查,着力守护好农村集体“钱袋子”。该县纪委监委还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联系,组织工作组下沉一线、靠前监督,重点聚焦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农村集体发包合同、农村集体债务、工程项目管理等领域,排查整治农村集体收支混乱、集体资产低价发包、财务公开不规范、责任落实不到位以及集体经济项目建而不成、成而不用、用而不好等情况,开列问题清单,明确整治对象,落实工作责任,办成了一批群众期盼的实事。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该县纪委监委将整合利用乡村资源,盘活“沉睡”资产,在帮助村民鼓起“钱袋子”的同时,不仅让农村“三资”管理更有“廉景”,也让村集体经济发展变得更有“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