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今年已至耋耄之年,虽然岁月压弯了他的腰,但他精神矍铄,始终保持着劳作与学习的习惯:每日晨起去田间地头走上一圈,或种上一些青菜,或给农作物施肥、浇水、除虫;每天傍晚7点,他又总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收看《新闻联播》,关注时事动态。
爷爷总爱和我们讲述过去的艰苦生活。他曾在凌晨就挑起担子,走四五十公里去全州县贩卖农产品;也曾翻山越岭,远赴湖南新宁县卖特产;还参与过蕉江瑶族乡磨盘水库的修建......讲完这些艰辛往事,他总会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不过,爷爷说得最多的,还是谢氏的族谱、家训,尤其是先辈谢济世的故事。
记忆中,每每晚上饭后时分,我们一大群孩子围坐在一起,听爷爷讲述济世公如何巧对舅联、参劾皇帝宠臣田文镜与智除贪官许容等轶事。我曾疑惑地追问:“爷爷,济世公如果没有参劾田文镜,是不是就不会被贬新疆,会当更大的官呢?”爷爷微笑着回答:“正因为田文镜是皇帝的宠臣,济世公仍敢直言参劾,这才体现他一心为民、刚正不阿呀。你要好好读书,长大了像济世公一样,做一个为民办事的人。”这番话如同一粒种子,悄然埋进我年幼的心田,在岁月里静静生根发芽。
爷爷珍藏着一本谢济世的传记《至今不死谢济世》,视若珍宝,一有闲暇便拿出来细细翻看、反复研读。在为人处世中,爷爷也一直以先辈谢济世的精神为指引,秉持清廉公正。村里的老人们常常提起,当年爷爷担任过村里的会计,经手钱粮无数,但始终坚守底线,从不拿集体的一针一线。有一次爷爷主持村集体分树,彼时二叔因故去世,家里有2个孩子很是困难,有亲戚私下和爷爷建议,在分树上稍稍照顾一下二叔家。爷爷听完之后,皱着眉头说:“这是公家的树,要分,也是公平公正的分!谁家都有困难,我可以把自己的这一份给老二家,但决不能多占公家的一丝一毫!”这份对原则的坚守,为他在村里赢得了极高的赞誉,成为大家口中的楷模。
我从事纪检工作后,爷爷又多了一项喜好——观看市纪委和电视台合作的《爱廉说》节目。每每我回家,他都会和我聊观看过的警示案例,告诫我以案为鉴。后来,清明之际,全家齐聚共祭先人时,爷爷珍重地将那本微微泛黄的传记交到我手中,殷切嘱咐道:“你现在的工作,就和济世公任御史差不多,济世公被称为‘铁御史’‘小包公’,你要以济世公为榜样,守住本心,把廉洁奉公、刚正不阿的精神传承下去。”
在爷爷的影响下,先辈谢济世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品质,早已成为家中珍贵的精神财富,这份宝贵的家风,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始终坚守正道,行稳致远。(桂林市纪委监委驻市民政局纪检监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