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组织及时提醒,拉了我一把,我一定会深刻反思,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近日,资源县马家村村委工作人员因工作作风不实,在太阳能路灯工程项目验收工作中收受施工老板小额现金,被组织批评教育。
近年来,资源县纪委监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落实宽严相济、严管厚爱要求,将“第一种形态”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抓手,有效发挥挺纪在前的“预警”作用。2024年以来,运用“四种形态”教育处理党员干部440人次,其中“第一种形态”248人次,占比达56.4%,有效实现了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的监督目标。
坚持抓早抓小,强化预防教育。该县纪委监委充分运用列席民主生活会、受理信访举报、督促巡察整改等方式发现问题,充分运用提醒谈话、批评教育、责令作出检查、通报、诫勉等组织措施纠正偏差、精准问责。通过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第一时间敲响警钟、加强预防,真正做到管住“绝大多数”,防止小错演变成大错。同时,加大跟踪问效力度,通过监督指导、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受到第一种形态处理的党员干部和问题开展“回头看”或回访,防止出现“一谈了之”“谈话热、整改冷”的情况。
此外,该县纪委监委紧盯关键节点,早打预防针、常敲警示钟,通过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旁听案件庭审、开展任前集体谈话等方式,推动廉政教育“常态化”,筑牢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为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免疫力”,针对案发单位暴露出来的权力运行、内控制度等方面的短板,做实做细以案促治,督促党委(党组)抓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