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你们村有集体资产出租或者资源发包的情况吗?过程是否公开透明?”日前,资源县纪委监委驻县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深入村屯,通过走访干部群众、查阅台账等方式,了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情况。
农村集体“三资”关系到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为推动“三资”管理规范化,该县纪委监委积极构建 “县、乡、村” 三级联动监督网络,深入全县各个乡镇、村庄开展调研走访,与村干部、村民代表面对面交流,广泛收集“三资”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实地查看账目、资产登记台账等资料,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资金违规挪用、资产资源低价处置、合同签订不规范等问题。通过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鼓励群众积极反映问题,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格局。
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该县纪委监委坚持“一案一整改”,督促相关部门和村集体建立长效机制。对发现的各类共性问题,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等方式,要求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并及时开展整改情况“回头看”,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同时,推动建立健全全县“三资”管理制度,规范资产资源登记、评估、处置等流程,加强财务公开,让村集体“三资”在阳光下运行。
此前,资源县两水苗族乡白石村清廉乡村建设监督员在开展日常监督检查时,发现该村食用菌项目生产厂棚被拆除,且村委没有关于处置集体资产的相关公告,向乡纪委书记汇报后,乡纪委立即开展了调查,最终查实白石村“两委”干部唐某、李某与县派驻村干部舒某等人违规套取、挪用国家项目资金等问题,并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政务记过和政务警告处分。针对该村食用菌项目出现的问题,乡纪委结合实际情况,向白石村委制发监察建议书,推动该村规范村级“三资”管理,将食用菌项目加工场转换为养殖场地,剩余的集体资产放在“三资”平台挂网拍卖,最大化减少了损失。
“为提升监督质效,我们还注重发挥典型案件警示教育作用,通过梳理近年来查处的农村集体‘三资’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件,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切实增强村干部的纪法意识。”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